我已授权

注册

疫情过后,银行零售业务迎来发展良机

2020-03-05 11:20:18 中国电子银行网  万木

  核心提示疫情袭来,银行零售业务将受到哪些影响?未来可采取哪些经营策略?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银行业也不例外。具体到零售业务方面,又迎来了哪些变化呢?后续可采取哪些经营策略呢?

  零售业务正逐渐成为拉动银行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招行、平安为代表的中国国内领先银行纷纷构建大零售战略,从产品导向过渡为客户导向,重构业务格局。从各银行2019半年报以及季报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银行均大力开展零售业务,并制定了做大零售业务的目标。

  疫情当下 数字化零售业务成为主流

  传统零售以物理网点为经营支点,但在疫情下,数字化的零售业务成为主流。疫情引发居民对文旅、餐饮、线下休闲娱乐等支出大幅度减少,居民消费意愿恢复存在不确定性,居民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对耐用品消费持谨慎态度,或将表现为持续抑制具有真实消费场景和用途的消费信贷需求,银行需进一步刺激、挖掘消费者需求。银行可构建专业的互联网经营模式,打造多渠道一体化、差异化经营模式,构建线上线下数字化协同运营模式。

  疫情过后 信用卡、消费贷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消费金融的不断“升温”,在零售业务的各个板块中,信用卡业务在去年格外受到各家银行的“钟爱”,也成为了多家银行在零售领域的“必争之地”。

  但疫情之下,信用卡、消费贷或将迎来明显下滑。信用卡业务方面,由于前期部分银行客户下沉,疫情下部分客户还款能力减弱,2月逾期情况料有所增加,银行可通过适当的线上催收等方式缓解压力;在消费贷业务方面,其基于特定消费场景,疫情使得消费需求被抑制,但考虑客户相对优质,并采用按月付息的方式,整体还款情况预计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在经营性贷款方面,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受冲击较大,个人经营性贷款需求将大幅下降,同时部分银行对经营困难的业主采取无还本续贷、展期等方式予以宽限,整体风险可控。

  因不可抗力因素,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可能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大幅下跌,消费作为稳定经济和提升经济质量的关键因素,后续有望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届时银行可抓住机会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收益。

  “非典”促进了电子银行的超常规发展,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被更多消费者认可,无现金交易起步。此次疫情期间,业务线上化开展程度较高的银行,业务渠道通畅,疫情之后,相信各家银行在线上化、智能化、自动化业务转型方面将会投入更多资源。未来,银行线上业务将会全面开花。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