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彦蓉
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也是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而应收账款票据化以签发票据替代应收账款挂账,则可以把企业无形的商业信用转化为有形的商业信用,从而盘活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提升其资金周转效率。
201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一届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曾表示,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作为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建设开发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于日前正式上线试运行。业内人士称,此次供应链票据平台的上线,有利于企业间应收账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优化企业应收账款结构,以提高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和融资可得性。
在整个供应链融资体系内,最突出的痛点问题是核心企业的强信用难以有效传递到供应链条末端上的长尾企业。盈科票据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丹表示,应收账款是中小微企业资产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应收账款融资方式不断创新,形式丰富,激活了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潜力。但同时,应收账款融资也面临着诸如确权和贸易真实性等问题。
应收账款票据化有利于明确企业间债权债务关系、固定还款期限,规范企业商业信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俗来讲,在我们企业的经营结算中,应收账款票据化使企业资产从原来的无形的债权权益变成了一种有价证券。”王丹认为,解决应收账款问题,核心企业的这种强信用的传递和赋能是一个有效路径。应收账款票据化可引导资信度高的企业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为预付款或应付款工具,然后由持票人将电子商业汇票在市场上进行逐级转让、支付,让它流通起来,以此盘活企业应收账款,争取以最小成本创造最大效益。
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便是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称为供应链票据。供应链企业之间产生应收应付关系时,可以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直接签发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可以在企业间转让,通过贴现或标准化票据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有4家供应链金融平台首批参与了此次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试运行。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票交所借助目前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与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连接,可进一步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为应收账款票据化注入“催化剂”,为其把应收账款转化为票据提供便利,可以在源头上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
自2015年开始,一些依靠大型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陆续出现,比如中企云链、铁建银信、中金云创、简单汇等,分别开发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云信、银信、E信、金单。这些平台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将大型企业应支付的账款转化为可拆分转让、可融资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帮助供应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完成融资。
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这4家供应链金融平台中,包括中企云链、中金云创和简单汇。这4家平台服务的企业覆盖了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多个行业。当日,共有17家企业签发票据17笔、金额达104.42万元,两家企业背书流转票据3笔、金额达5.1万元。
中企云链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企云链与票交所早有接触,以自身股东背景和运营能力赢得了票交所的认可。目前,中企云链平台上线企业用户55000家,核心企业近1000家,累计交易超过4200亿元,其中核心企业覆盖各央企子公司、地方国企、上市公司、优质民营企业等强大的客户储备,也为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提供了助力。
中企云链方面表示,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试运行当日,在签发供票的17家核心企业中中企云链平台就占14家,此外,还有15家一级及二级供应商企业完成签收。其中,包括央企子公司、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占试点参与企业总量的81%,成为首批试点落地规模最大的供应链票据平台。未来,中企云链将与票交所继续深化合作,协力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有序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为企业融通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