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李静姝:银行拥有大量B、C端资源,做消费金融可靠前发力

2022-06-15 18:07:52 新金融城 微信号 


银行在B端和C端都有很多资源,具备靠前发力的机会。银行要发挥纽带作用,更加关注存量客户的经营,通过整合行内外资源来帮助B端企业对接C端的客户需求,构建场景,推动消费。”6月11日,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消费金融行业当下破局与长效机制”内部研讨会上,邮储银行消费信贷部总经理李静姝在主题发言中表示。

李静姝表示,近期促进消费的政策密集出台,大家应抓住政策机遇,服务消费复苏,尤其要重点支持新型消费、汽车消费和家电消费,这些都是下一步消费金融需要重点服务和推动的领域。

会上,南京银行(601009)副行长、新金融联盟学术理事周文凯,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宇,度小满首席财务官朱白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也做了主题演讲。

在点评环节,中国银保监会非银部主任刘宏宇分析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形势,给出了四点具体建议;华夏银行(600015)原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也发表了精彩观点。110余家银行、消金公司和科技平台的200余位代表在线上线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

以下为李静姝发言全文,已经本人审核。

当前形势下

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 李静姝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当前形势下对消费金融市场的洞察,二是面向未来的消费金融发展的思考。

消费金融的四个新特征

近年来,伴随技术进步、制度完善、环境变化,消费金融市场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变化。结合当前形势来看,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重塑了消费金融的产品。

随着各类新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往诸多痛点都得到了解决。在技术支持下,消费金融的全流程得以重塑,实现了全面数字化转型。

比如,在获客环节,原先存在获客难和触达难问题,现在通过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对客户进行全场景画像。通过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精准营销和场景获客:一是能够对存量客户实现有效分层与精准触达。二是能把消费金融服务有效地拓展到客户的消费场景中去,开展场景获客。获客和营销的难点和痛点,在技术进步下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服务环节,早先我们面临服务同质化和客户黏性低的问题。除了信用卡服务之外,客户可能只在缺钱的时候能想到银行,但一次性贷款之后以后很难再使用。但在技术推动下,针对不同的客户,能够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同时也能够根据不同客群的特征,实现服务的全面线上化或者线上线下相融合,可以依从客户的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场景,改善客户体验,有效提升客户粘性。

在运营环节和风控环节,新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时间关系不展开讲了。

第二个特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塑了消费金融的生态。

数字时代下,基于互联网企业、平台企业快速发展,叠加科技赋能,消费金融服务实现了生态化、场景化和线上化的转型,消费者在消费场景中就能够有效获得金融服务。同时,新的生态系统也为多主体供给消费金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样的变化,使得消费金融服务范围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拓展。

比如,消费信贷服务原来主要局限于房贷、车贷和信用卡这三类。通过数字经济发展,目前在任何消费领域,只要是符合信贷支持条件的,基本上都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我们服务长尾客群和普罗大众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消费金融新生态。

多主体参与的消费金融的生态,在市场竞争之外也给三个带来了显著的变化。第一,使得消费场景中产生的大数据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消费金融的服务过程中,通过客户行为数据收集能够有效提升我们识别客户的能力。第二,是消费者获得消费金融服务更加便利。第三,推动了生态中的各主体之间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

第三个特征,制度法规日益完善重塑了各主体服务边界。

金融机构在新的制度法规下,要回归本源,坚持持牌经营合规展业,在业务合作之中要各负其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盘点一下近两年出台的各类法规制度,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类是规范了网贷业务的具体操作。如《商业银行互联网贷管理暂行办法》、民间借贷的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对于各类金融主体开展互联网网贷业务全流程、定价、合作都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另外一类是规范了数据的应用。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再加上《征信管理办法》,对于如何规范使用数据进行了清晰定义,接下来消费金融业务展业一定要在制度法规支持下来做好服务。

第四个特征,三重压力双向挤压消费金融业务发展面临困境。

当前形势下,需求下降的同时,伴随客户还款能力的下降带来行业整体风险在上升。消费金融市场当下最核心的问题,如何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改善外部环境推动消费回升,实现业务持续发展。从5月份的金融数据来看,各项数据都比4月份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也提振了行业信心。

消费金融的三个发力点

面向未来,分享几点对消费金融发展的思考。

第一,抓住政策机遇,服务消费复苏。

近期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最重头的就是4月20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及5月24号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聚焦到消费领域,尤其是消费金融领域,应该说也有明确指引。这两个文件明确要求,各方要强化对于消费的支持,尤其要重点支持新型消费、汽车消费和家电消费。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消费金融需要重点服务和推动的一些领域。

相关政策的推动确实有利于消费复苏,近几年国内出台过三轮大规模推动汽车消费的政策,应该说每一轮都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在2009年-2010年期间,当时出台的一系列以旧换新、减少购置税等政策,推动汽车消费走到了较高的水平。2015年-2016,2019-2021年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也起到了明显效果,2019-2021年的汽车销量,在2019年明显下滑的情况下,通过汽车下乡、新能源相关政策的补贴,汽车消费实现了回暖和增长。所以,政策环境为下一步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二,银行应该靠前发力,着力丰富场景。

在之前的业务发展中,我们习惯在场景中获得客户。其实银行在B端和C端都有很多资源,具备靠前发力的机会。因此,银行要发挥纽带作用,更加关注存量客户的经营。通过整合行内外资源来帮助B端企业对接C端的客户需求,挖掘C端客户消费需求,构建场景,推动消费。通过这样循环,能够对消费起到一个比较好的辅助力量。

分享一个邮储银行的案例,去年我们搞了一个“乡村加邮购车季”活动,联合十几家主机厂商,在百城千县开展联合微型汽车展。银行负责集客,汽车主机厂商、经销商共同参与,通过整合资源,最后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三,在现有规范下,构建消费金融和谐生态。

按照现有的制度规范,平台企业发挥流量、场景和数据的优势,完善场景服务。在消费场景中生成的数据通过征信公司实现数据征信化,来为银行的金融产品提供增值服务,银行输出消费金融服务到场景中。最终以消费者为中心共同来形成一个新生态。

建议强化过渡期的政策支持

最后,提几点政策建议。

在当前环境下,我们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衔接,强化过渡期的支持。

首先,对于征信管理办法中的客户身份的信息是否属于征信范畴,能不能进一步明确。我们理解客户身份信息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不属于征信范畴。

其次,在金融机构和平台企业合作过程中,平台企业能否参与一些数据交互,希望得到进一步明确。

再者,强化过渡期的政策支持。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鉴于不同主体对整改标准把握存在差异,建议在进一步明确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存量业务的整改过渡期。对于《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建议明确过渡期内银行可延续原有数据合作方式开展数据合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金融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