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支付机构被罚情况完整出炉。6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央行各分支机构发布的信息统计发现,仅从披露时间来看,2022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行业不论是罚单数量还是罚没金额,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过去的半年间,32家支付机构共计被罚没9794.89万元,商户管理和反洗钱成为被罚的重灾区。
36张罚单出炉
罚单年年有,今年特别多。6月30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领域共计发布36张罚单,共计32家机构遭罚没9794.89万元。
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2022年上半年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均有大幅增长。上年同期,央行共计发布26张罚单,23家支付机构被罚9461万元。其中,仅福建国通星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被罚没7016万元。
从被罚没金额来看,支付机构最低被处罚款3万元,最高超过2200万元。2022年上半年,央行一共披露了2张千万元级别罚单。银盛支付服务有限公司被罚没2245万元,是年内被罚没最多的支付机构。此外,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年内被罚1004万元。
尽管最高罚没金额相比上年存在较大差异,但年内百万元级别罚单数量明显增多。年内的36张罚单中,包括责任人被罚在内,有14张罚单所涉及的罚没金融超过百万元,占比接近40%。其中还有3张罚单涉及金额超过700万元。而在2021年,仅有5家机构领到百万元罚单。
进一步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违规处罚的金额持续上升。2020年大额罚单频出,合计罚没总金额超过了4亿元;2021年罚没情况比2020年有所缓解,千万以上罚单有4张。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第三方支付是很多网络诈骗、洗钱违法行为的通道,针对支付市场的各种乱象,从2015年开始,央行严控了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出台了备付金、分类监管等办法,同时加大了非银支付违规行为行政处罚的力度。
“随着近些年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支付领域整体合规程度有所提升。”于百程指出,2022年上半年罚单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小幅增长,但罚单数量增长较多,平均单笔处罚金额较上年同期明显缩减。这一结果显示出在监管加强的背景下,支付领域特别重大的支付违规事件在减少,但数量依然不减,行业合规问题依然有一定的普遍性。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同样表示,2022年上半年这一罚单增长情况,也能够充分表明监管对支付合规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反映出支付行业从重从严监管的态势。
持续提高合规意识
另从罚单违法事宜来看,32家被罚机构中,仅有少数涉及到违反备付金管理规定、违反特约商户实名制审核管理规定等单条违法,多数机构均涉及到多条违规行为。商户管理和反洗钱也依旧是被罚的重灾区。
一直以来,为了避免支付机构卷入到各类违法案件中,央行对于支付机构商户管理都有明确要求,罚单中对于客户身份识别违法行为分类也更加细化。过往的罚单中,涉及到商户管理和反洗钱的内容也十分常见。
究其原因,苏筱芮认为,一方面,商户管理和反洗钱涉及到的商户数量多、交易规模广,历来是支付机构的合规薄弱之处;另一方面,这些合规薄弱区需要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编制严密的“防护网”,部分机构缺乏内控管理,还有部分从业人员合规意识低下甚至为了所谓利益主动违规,给机构合规工作造成了隐患。
“此外,外部的洗钱手段不断翻新,不乏高学历或专业人员参与其中,这为支付机构做好反洗钱工作提升了难度,给机构合规带来了不小挑战。”苏筱芮补充道。
于百程指出,近两年支付违规领域有所集中,包含了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等。并且,当违规行为较为严重时,对第三方支付相关负责人同样进行处罚,“双罚制”比例越来越高,这也对支付机构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于百程认为,合规问题依然是目前支付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当下行业正处于牌照续展阶段,合规问题突出的公司将影响牌照续展,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业务层面的持续。
针对后续支付机构的合规建设,苏筱芮建议,一是提升合规意识,建立基本合规制度,畅通跨部门协作,明确分工的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加强风控水平,灵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提升合规工作效率;三是适时调整策略,加大商户巡检等工作力度,防范外部风险蔓延。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最新评论